在线教学案例——网络世界的小组学习——《计算机辅助翻译》在线教学探索

发布日期:2020-10-22 22:11:16

一、课程介绍

《计算机辅助翻译》(简称:CAT)是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第二学期的选修课。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应用能力、促使他们掌握与翻译实践有关的各种技术,深化双语观察、比较和转换能力,以适应社会进步和语言服务市场的职业需求。该课于2019年被评为“院级品牌课”。

课程分为理论和实践两大板块。理论课在前3周讲完,从第4周开始进入实践板块。实践课要学习多个CAT工具和语料库工具。

2020年春季,由于突发疫情,授课方式转变为在线教学,给原本在机房开展的教学活动带来了较大变化,需授课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的方式和方法,以便保证教学效果,达到教学目的。

二、课前:四个准备

1. 学习工具

由于该课程要求学生在计算机上应用软件完成作业,计算机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工具。开课前教师通过微信群及时收集了学生的计算机情况,了解到90%以上的同学家里都有安装了Windows 7以上操作系统的电脑。还有少部分学生因为使用的是苹果计算机,操作系统上还需要调整。

2. 教学平台

教师选择了“腾讯会议”作为授课的主要平台。“腾讯会议”可以让所有参会者共享屏幕,方便学生参与课程的软件演示环节。此外,课程使用了“微信”和“云班课”。“微信”用于师生信息交流和信息发布,“云班课”用于教学材料发布、作业发布与提交、签到、收发调查问卷等活动。

 

3. 教学资料

CAT课程的学习资料包括教材、软件、教学视频和数据库。教师将参考资料和教学PPT通过云班课发给学生,弥补纸质教材不足的问题。CAT软件是从官网上下载的试用版。教师将软件操作视频放在云班课,供学生课后观看。数据库资料主要包括行业翻译记忆库和术语库,学生可以通过百度云盘链接下载使用。

 

4. 教学工具

为了有效实施教学,购置了数位板和麦克风。数位板便于在PPT上做笔记,与教室环境中的板书功能相仿。耳麦解决了使用计算机自带麦克风产生的回音和声音模糊问题。

 

三、课中:三个调整

1. 授课时长调整

校园教学时间是每节课50分钟,课间休息5分钟。网络教学环境下,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缩短,视力也容易疲劳。教师通过“云班课”发放了调查问卷,了解到学生对于授课时间缩短的意见后,及时将上课时长进行调整,将每节课时间缩短到40分钟左右。

2. 授课内容调整

校内学习的课程内容由三个模块组成:教师讲授、小组演示、随堂作业。因为授课时间和授课方式都发生了变化,授课内容也做了相应调整,随堂作业转到了课后。教师在课上把重要的知识点讲解清楚,小组演示软件操作过程。另外,为避免学生因长时间看屏幕造成注意力分散,增加了课上提问互动的时间。

 

3. 答疑方式调整

在校内学习中,教师每次课后都要针对随堂作业进行答疑,时间一般是15分钟。改为线上教学以后,答疑地点挪到了网上的“腾讯会议”,答疑时间不再受外部因素影响,答疑次数增加到每周2次,每次1小时左右。

 

四、课后:二个突出

1. 突出集体学习

CAT课程作业以软件应用和翻译实践相结合为主要内容。线下课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。疫情期间,因为学生基本是居家状态,缺乏与同学交流的机会,如果遇到学习问题,就很难及时与他人沟通,可能导致学习效率下降、学习动力不足。考虑到以上原因,教师用“云班课”向学生征集了意见,将个人作业改为小组作业。同学自行分组,集体完成作业。组长负责记录组员工作量并提交作业。

 

2. 突出团队参与

语言服务行业从业人员需要具备多种能力,团队合作能力是其中一项。每个软件讲解小组都要提前准备讲解的流程和内容、录制软件操作视频,并在答疑环节协助教师解答其他同学的问题。学生们在团队中互相学习,互相配合,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互助关系,培养合作意识。

 

五、授课体会

目前授课情况良好,课程教学按计划进行,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。通过每周的答疑人数、作业提交情况和云班课资料的查看情况等,可以看出,虽然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,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没有明显降低。与传统校园授课模式相比,由于沟通手段更为多样,学生的参与度更高,学习兴趣更浓,在课内演示和课后作业中的表现越来越值得称道。

 

 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应用统计方法在线教学——假设检验的思想——问题式教学案例研究